继《》之后,陕西文投再度重磅出击,带来一项“科班国资”的震撼计划。
2024年4月21日,陕文投正式宣布将在秦汉新城投资2.6亿元,建设西部国际短视频拍摄基地。这个项目规划涵盖了20栋建筑、184个拍摄场景,占地约150亩。拍摄内容从古装、现代到年代剧、特殊场景一应俱全,并将配套先进的AI数字影棚与古今街景。作为省级文化巨头的重磅举措,这一项目一经曝光便刷新了多个陕西省内纪录,包括“最多拍摄场景”和“最全产业链配套”等。
### 01
**文投新风:带领行业走向共同繁荣**
在短剧市场火爆的背后,陕西广电和陕文投等“科班国资”企业的身影愈发引人注目。虽然大家期待“短剧好莱坞”的宏大蓝图,但令笔者震惊的还有西安周边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下10个短剧基地,累计投资达到28.79亿元。其中,像未央视频文化产业园和秦汉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国资项目,凭借强大的商业和文旅资源配套,已经吸引了超过26.9亿元的投资,占据西安市场的80%以上。
展开剩余77%同时,西安市场也出现了另一个趋势:一些以短剧为核心的基地,如十里沣河、造梦工厂和九垚影视等,虽然专注短剧赛道,但其商业模式更简单,主要追求短剧工业化属性,投资力度相对较小,最贵项目才刚过亿,形成了“补位效应”。与之对比,陕文投的项目显然更具吸引力和长远发展潜力,毕竟这是该集团自2024年6月换帅以来首次公开的重大投资计划,且刷新了本土行业投资纪录。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项目的几个亮点:
**1. 唯一自审核平台**
陕文投的项目将拥有最多的拍摄场景——184个,以及2万平方米的内容审核和后期制作产业配套设施。这个特点使得陕文投的短剧基地成为西安拍摄场景最多、产业链最全的基地。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全市唯一具有自审核平台的专业化短剧基地。同时,陕文投还计划发展AI审查、投流发行、剧本大模型和短剧出海等四大平台,这些举措与行业当前的精品化、规范化趋势高度契合。
**2. 产业链“大象”计划**
政府在短剧产业上的扶持效果显著,杭州临平区以国内首个短剧基地“杭州临影厂”为例,成功启动了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而对于短剧之都——西安来说,陕文投的“大象”项目正是关键一环。依托省委宣传部的全局谋划,陕西的短剧产业正在朝着国民共同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 02
**三大驱动工具:拍摄、基地与投资**
如今,西安短剧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资和民企的打法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国资的布局特点尤为突出,以下是几大关键特征:
**1. 科班国资的直接参与**
对于陕西的电视台与科班国资企业而言,短剧制作本就是他们的强项。从2023年开始,西影集团、曲江影视和秦汉影视等多家国资影视公司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例如,曲江影视制作的《迷情庄园》,曾获得优酷视频当季度年代剧景气指数冠军,且在抖音、微博两大平台的播放量分别突破4.4亿和1.1亿次。
此外,陕西电视台也在探索新的尝试,推出了国内首档短剧综艺资讯节目《丝路微短剧》,并与中广联合会、西交大等社会资源合作,构建了以“繁星指数”为核心的短剧传播与评价体系。
**2. 开发区与行政区布局实体基地**
短剧基地的兴起,已成为各地方推动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例如,横店华夏文化园在2024年转向“短剧文旅”的运营模式后,已成功吸引超过2万名游客参观其“探班游”产品。各地政府也通过设立短剧基地,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尤其是对于西安市场来说,剧本版权和分发平台的资源依然相对匮乏,这促使开发区和省内国资企业更注重基地建设,以期实现从剧本创作到制片、分发的全链条覆盖。
**3. 金融驱动:投资引领行业发展**
陕西广电的“繁星微短剧基金”便是这一金融驱动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基金不仅吸引了峰映文化等行业大佬的投资,还创新性地设立了SPV基金模式,通过为短剧制作公司对接“投资包”来降低盲池风险。在追求“母基金不亏钱”的同时,这一模式也为文化类民企解决了融资难题。
虽然目前短剧产业正处于上升周期,西安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头部效应,但从商业角度看,这一切是否会成功尚有待观察。根据数据,各大平台几乎每天都会推出“西安承制”的短剧作品,而且“西安承制”的拍摄速度已经达到每72小时一部,显示了本土竞争力的强大。
### 03
**监管加强:精品化与规范化并行**
短剧行业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结束,自2022年起,广电总局已开始实施一系列针对短剧行业的监管措施,包括《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短剧内容质量,并加强行业自律,逐步走向精品化与规范化。
例如,广电总局已提出加强短剧创作的指导,强调内容创作要兼顾爽感与深度,避免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内容。这一政策推动的同时,精品化战略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拍摄成本和剧本质量上的要求都进一步提高。
随着行业监管逐步深化、平台治理逐渐完善,以及行业内部发展动力的推动,中国短剧市场正逐步告别“野蛮生长”,向着精品化、规范化迈进。国资的进场,无疑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助力,它不仅能够帮助行业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能借助市场力量激发更多的潜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来看,短剧领域的国民同进已经在西安逐渐落地,随着“西安承制”逐步走向精品化,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像“陕历博奇妙夜”这样既具娱乐性又充满创意的新题材涌现,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发布于:山东省人人顺配资-专业股票配资-十大股票网站-股票配资指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