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钟情于大漆氧化的变化过程,如同人类一样有生老病死。它不只是一种材料,它有生命,会动,会变,它有脾气。我不是简单的把它作为材料进行创作,漆更像一个朋友,在互相理解和不断地对话碰撞中达成一致,把我要说的一道用作品表达出来。”昨天,在震旦博物馆开幕的翁纪军个展“物·迹·维”上,艺术家这样解读他多年来采用漆这种创作材质的感情,他将漆视为有“性情”的合作者,在极度耗时耗力的极限劳作中,让物质、时间、空间成为可感可触的体验。
展览现场
展览汇集了翁纪军过去十年的重要作品与大量全新创作,包括其抽象表达的演变轨迹以及对材料与形式的深刻探索,还探讨了传统如何为创新提供线索,将漆艺承载的哲学与美学内涵融入现代抽象表达。在急速数码化的当代社会,艺术家通过回归创作与身体的互动,重新唤起对物质、物体和材料的关注。
《集聚之太阳行星系列》局部
震旦美术馆馆长黄圣智提及:“大漆的流动、氧化、肌理变化,皆被翁纪军视作自然的馈赠:漆层堆叠的凹凸如宇宙尘埃聚散,色泽渐变暗合大地岩层沉淀,物质本真成为通往精神的阶梯。视觉是其传递哲思的桥梁。色彩与形态非为装饰,而是情感与能量的载体。”
《集聚2023-1》
在立体作品《升》系列中,一道长长的裂隙将物体纵向劈开,而这个三维形体其实是一张被折叠的平面——由层层髹涂的漆与苎麻共筑,原本的内部形态成为了外部结构。裂缝呈现闭合状,却同时发出私密地邀约,引人窥视,寻找潜藏的图像。这些“绘制的物体”色调内敛、沉静,却拥有直击内心的情感张力,艺术家进一步探索二维与三维的突破。
翁纪军导览中
《集聚系列》作品,是艺术家受启于一种叫犀皮或金虫的工艺技法。他通过自己对犀皮或金虫的理解和工艺改变,打开了创作空间,使画面中产生似犀皮非犀皮似金虫非金虫的圆点正是自己需要的效果,那种布满整个画面通过数遍髹涂精心设计的色漆,不断打磨后呈现的密集圆点给人以一种小到微观细胞大到宇宙浩瀚无垠的空间感。在这里,技术工艺已经不是一种简单技艺,它更多的是以一个视觉图像所带来的一种观念表达。
谈到大漆艺术的未来,翁纪军认为,“我不应该妄加评论大漆艺术作为创作媒材料的未来发展,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和不同的。但我认为看似传统和古老的工艺能够被传承至今,一定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合理性。不论工艺美术和纯艺术之间如何界定,我以为在制作工艺上都是不可或缺且应该被高度重视的。”
人人顺配资-专业股票配资-十大股票网站-股票配资指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