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快看!蛰宝回头了!”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馆前,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举着手机,对准岩石上的雪豹轻声惊呼。晨光穿透薄雾,给雪豹凌小蛰厚实的皮毛镀上一层金边,它慵懒地甩了甩尾巴,这一幕让围观游客纷纷按下快门。初冬的西宁,正以这样鲜活的生态场景,让每一位冬游者沉醉。
一城一豹的双向奔赴,让这座高原古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往。
无论身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人们都在通过这一张生态新名片进一步认识西宁。
去今两年,西宁被一股“雪豹热潮”所点燃!来到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馆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人气王”。
西宁街头,网约车身披雪豹纹饰,门店和摊位上雪豹文创形象丰富,雪豹“宁萌”已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IP形象。从濒危野生动物演变为文化符号,雪豹元素已深度渗透到时尚、艺术、商业等领域,西宁“雪豹之都”名片叫响。
打造“雪豹之都”这一举措,对于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关注雪豹、关注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永续发展,赋予新时代西宁新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从红外相机首次在西宁境内捕捉到野生雪豹的清晰影像,到如今雪豹元素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西宁用短短两三年时间,谱写了一曲生态保护与城市振兴同频共振的动人乐章。
雪豹初现:惊喜开启守护篇章
时间回溯到2020年4月,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首次捕捉到野生雪豹的清晰影像。“那是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雪豹,当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回忆道。这一发现,如同在西宁生态保护的画卷上落下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也加深了西宁与雪豹的缘分。
2021年1月,红外相机再传佳音——镜头记录下雪豹一家三口的温馨画面:成年雪豹守护在侧,幼崽在山坡上追逐嬉戏、晒太阳。画面被传到网上后,瞬间引发全网关注,西宁的雪豹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此后,湟源县日月藏族乡也捕捉到雪豹身影,填补了保护区外雪豹影像资料的空白。一次次惊喜发现,让西宁人清晰意识到:保护雪豹、打造“雪豹之都”,不仅是对这一珍稀物种的守护,更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全新契机。
文化融合:雪豹元素点亮城市生活
漫步西宁街头,雪豹元素已渗透城市的方方面面。城北区的豹街,曾是普通美食街,改造后融入大量雪豹元素,成为西宁夜间经济新亮点。夜晚,街道两旁的雪豹雕塑在灯光映照下生动活泼,食客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沉浸式感受雪豹文化的独特魅力。“自从有了雪豹元素,人气越来越旺,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一位小吃摊主笑着说。
唐道·637广场的裸眼3D大屏上,雪豹时而在雪山间奔跑,时而在峭壁上俯瞰,逼真画面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雪豹文创产品同样层出不穷:从明信片、玩偶到服饰、饰品,覆盖不同人群需求。在西宁野生动物园文创馆,雪豹拍拍环、雪豹徽章等产品销量火爆,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游客专门来买雪豹文创,把它们当作西宁之行的纪念。”
雪豹元素还走进各类文体活动。青海·大通“雪豹”杯篮球嘉年华吸引全国球队参赛,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西宁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中,雪豹路引、雪豹玩偶成为赛场独特风景。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雪豹之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雪豹之都:西宁最具特色的生态名片
如今,“雪豹之都”已成为西宁最具特色的生态名片。越来越多游客因雪豹慕名而来,雪豹不仅带动旅游业,更推动文创、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从政府部门的科学规划、积极保护,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精心研究,再到普通市民的热情参与、自觉爱护,每个西宁人都在为“雪豹之都”建设贡献力量。如今的雪豹,已不再是单纯的珍稀动物,更成为西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发展动力。
未来,西宁将继续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对雪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不断丰富“雪豹之都”内涵。相信不久的将来,“雪豹之都”西宁将以更迷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全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典范。
人人顺配资-专业股票配资-十大股票网站-股票配资指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